在全球史以及族群研究的浪潮下,國際學界逐漸關注起內陸亞洲(Inner Asia)、海洋史等為傳統中國史學所忽視的歷史群體,另一方面也試圖將中國與臺灣史放置於全球史的脈絡下來理解。與此同時,臺灣學界在「新史學」思潮帶動下,以過去堅實的制度史骨架為基礎,進一步發展自下而上地書寫有血有肉的新社會史、醫療史以及性別史等議題,這些新興議題遂於今日由許多學人所關注。十六至十八世紀間的族群活動對於中國乃至於東亞的文化、宗教、社會、政治產生的碰撞與影響,涉及當時官方人員、耶穌會士、藏傳佛教僧人、知識階層、陸地與海洋商團、地方民眾等的參與,而這之中仍有許多可以被充分探討與反思的空間。
除此之外,過去探索中國與域外關係,往往以陸域與海域劃分研究地域,少見陸地與海洋研究領域的合作討論。雖然十七世紀的臺灣在目前學界研究下已拓展至海洋史視野,包括探討荷蘭與西班牙外來政權對臺灣的影響及臺灣與世界史的聯繫,既而討論鄭氏政權在東亞海洋區域的行動。與此同時,學界也對十七世紀清帝國疆域在內陸亞洲的擴張及文化交流有頗多論述。然而,卻罕見探究十七世紀的臺灣地區與明清帝國在陸域及海域上的聯繫與關聯性。
因此,我們渴望能在此議題上展開深度溝通與交流。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將促進臺灣學界與國際前沿研究者深入對話。同時,我們也期許這一討論能擴展至東亞海洋世界和內陸亞洲,以開拓研究視野,擴充研究內容的豐富意涵。
本次學術會議旨在邀請臺灣與國際學者一同探討十七世紀前後內陸亞洲與海洋,在藝術、物質文化、臺灣史、東亞史、海洋世界史、明清史、中外交流史、中央歐亞史、身體、性別、生命醫療、考古、文學等領域間展開深度溝通與對話。這將是一個集結來自不同學術領域、國籍與文化背景的學者,共同交流見解與經驗的重要場合。